G.R.E.A.T. 心法 打造與眾不同的永續品牌故事
2023年初,遠雄集團公佈了新官網,正式宣示「NEX Community 未來共生」的永續主軸。這是台灣第一家上市企業,以 G.R.E.A.T. 架構發展出的清晰永續願景。
上一篇從「人」的觀點,看待創業初期、成立新事業體、與轉型等不同階段,在品牌策略和內外行銷上的重點,比較是以創業者的角度看事。
這篇我們來談談另外一層的觀點: 企業什麼時候,需要第二個以上的品牌?又該如何思考規劃方式?也就是「品牌架構」如何做?
聚好在上週舉辦了第一屆的「聚好學學日」活動,藉由每月一次,每次半天的活動,共同回顧這一個月來的專案優缺點,同時也融入內部品牌行銷訓練、分享新知等形式,打造「學習型組織」氛圍。
總監 Francis 以過往在大型企業品牌中心歷練,以及從外部觀點看待企業活動,拆解一個企業如何經歷創業、急速成長、集團化、國際擴展、轉型等不同階段,卻能圍繞著始終不變的核心價值與願景,彈性調整策略、定位、以及品牌架構,讓如一艘大船的企業,能在波濤洶湧的市場中,持續前行。
先講會讓許多設計師與行銷人跌破眼鏡的結論:
企業創立更多品牌的動機,往往並非源自於消費者需求,而是「企業內部的問題」,或連消費者都不知道的新商機洞察。
但品牌最終仍需要與消費者溝通,因此消費者洞察仍是成立品牌關鍵的一環,只是次序問題罷了。
有能力的創業者,在創業初期,只要定位明確,定價、通路、行銷策略、品牌設計合宜,又能創造消費者的良性循環回購,往往能快速進入第二階段「高速成長期」。這個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,瘋狂搶佔市場,但也因組織急速擴張,往往流程陷入混亂。
有個創業者聞之色變的理論「死亡漩渦」因此得名,誰能在這個階段管理得宜,把賺來的錢仔細規劃運用,投入下一步的發展,誰就更有機會成為市場上少數的領先玩家。品牌經營在這個階段,有兩個重點工作:
因應事業的擴展,開始有必要從公司、產品兩個層次出發思考品牌 (有些是公司與產品品牌合一,如何選擇這兩種架構,容後撰文另述),衍伸討論包含夾於其中的 「事業體品牌」 ;容納不同產品或於內部跨部門運行的 「服務品牌」、「平台品牌」;甚至已有多公司、多部門,因此往上一個層次的 「集團品牌」;公司與外部合作擴展市場,衍伸的 「合作品牌」、「授權品牌」 等。
聽起來眾多的不同品牌層級,其實目的很單純:幫助內內外外的目標受眾與利益關係人,理解整個公司大致的運作架構,也清楚每個單位的功能和定位,以加速溝通往返的順暢度。
創業者在品牌定位成功,於市場展露頭角後,接下來最先出現的是增減產品規格,瞄準不同客層的「副品牌」、或同品類不同名稱的「子品牌」,目的都是為了增加市場份額或擴充產能;
產品線一旦多了,行銷活動就容易失焦,團隊間也容易爭奪資源分配,此時將不同產品線重新分類、群組化,成為不同事業單位共有的運作。
再大一些的企業,除了對外的產品部門,內部也須將組織分門別類,幫助員工理解各單位的主要功能,此時 「事業體品牌 (Division Brand) 」 就成了解決方案。
延伸閱讀:品遠雄集團品牌再造,八項事業,一個清晰的品牌主張,築夢齊飛!
服務品牌、平台品牌往往因企業內部面臨的問題而誕生。以學學日分享的遊戲公司為例,於 2019 年初盛大發表的 app 品牌,即為於伴隨急速成長期後的集團化時期,為解決眾多遊戲帳號所衍伸的問題而成立,經過多年發展,已成為該集團旗下重要的事業體單位。
企業經營到達一個規模,這時才輪到「集團品牌」登場,這個層次的品牌溝通,重點已經不是個別產品,而是如何創造一個讓人心生嚮往的企業形象,創造對外部人才、投資者、股東、合作夥伴、消費者的信任感,無論企業推出什麼產品、服務或平台,大家都能很快想像可能的樣貌、風格、與經營方向。
「授權品牌」(或稱要素品牌 Ingredient Brand)、「合作品牌」,則是為了增加業務範圍的廣度,以核心技術和外界共創新的產品應用;或以現成產品,圍繞著消費情境,找互補型的品牌合作共同行銷。
講到 CIS ,多數人的認知其實是所謂的 VI (Visusal Identity 視覺識別 ),這是因為對多數人來講,品牌即是「品牌視覺形象」,但若反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,為何會選擇某個品牌甚至到具有品牌忠誠度,其實是品牌方方面面的環節,包含第一印象、訊息訴求、產品功能、包裝、購物體驗、售後服務、口碑等林林總總的面相組成。
在創業初期,最重要的是活下去,因此所謂品牌塑造,通常指的是包裝產品賣點、以及創造良好的視覺印象和銷售素材,很難顧慮到上述其他環節。因此進入到成長階段,銷售業績、業務範疇、員工增加都是必然現象,此時,MI (Mind Identity 理念識別) 與 BI (Behavior Identity 行為識別),勢必須再次經過一輪透徹地梳理,將初期定位好的品牌概念,具體化為組織內部能明確理解的語言,
梳裏成長型企業甚或是進行轉型的大型集團,**最重要的事先定義出經營層級與組織內部皆認同的「理念識別 Mind Identity」,用簡單、明確的句子,闡述企業的使命、願景,清楚點出企業為何於市場存在,也就是所謂的「為何而戰」;再者,以簡單好記的概念,具象化「企業核心價值」,或著是「企業文化」,也就是組織裡每個人、每日必須於工作中奉行的信念。**以總監舉例的某大遊戲公司為例,一句話說完的「品牌使命」,與「 FAMILY 」六個英文字詞組成的「核心價值觀」,就清楚傳遞精神指導準則,創辦人無需時刻大聲疾呼,省去內部許許多多的溝通時間與可觀的衍生成本。
若以 MARKiT 聚好自己的企業文化價值舉例,則以公司品牌的六個單字,拆解成「Make it simple 簡化」、「Accurate 精準」、「Reverse thinking 反思」、「Keep flexibility 彈性」、「Insight-driven 洞察」、「Teamwork 協作」等我們自己最重視的價值觀,既是工作準則,也是人才尋找的標準。
許多製造業以「誠信、創新、品質、效率」等八字箴言作為企業價值觀,這些固然都是企業經營應有的根本,但卻讓企業品牌少了個性,也難以溝通獨特的精神。除前述舉例簡化為「 FAMILY 」或「MARKiT」的核心價值,如奧美以「好玩、好奇、冒險、真誠…」等八大價值觀; NIKE以「 We are on the offense-always 永遠處在攻擊端」為首的核心價值,也是另一種清晰傳遞工作文化與態度的方式。
這不僅確保能篩選正確的人才進入企業,更確保人才績效發展上,也依循正確的道路。
在企業高速成長階段,因廣告、產品包裝、網站、參展、業務手冊等各式各樣的溝通工具,多半也容易讓品牌風格顯得凌亂,外界不容易一眼辨識品牌,造成品牌印象難以疊加,行銷活動事倍功半。因此 VI 的整理,並落實至相關單位,是品牌塑造工程的另一重點。
「VI 視覺識別」的落實,則更應全面落實在企業所有與內外利益關係人(包含消費者、員工、股東、合作夥伴等)的溝通接觸點中,而非單純只有產品包裝和網站。舉例而言,辦公室空間,就是一個能大力強化員工對企業價值觀認知的場所,許多人羨慕國外新創團隊辦公空間設計活潑,其實往往蘊含企業希望傳遞給員工的訊息,以及工作中互動的模式。
Francis 舉例兩種常被忽略的視覺識別應用方式,其一是「僱主品牌」(Employer’s Brand)工具設計,指的是全方位在人才發展的每個環節,從招募、面談、到職、培訓等每一個環節,都能讓人才或員工產生認同感,同時傳遞品牌認知的一致性。舉例而言,新人包 (New Comers Kit) 就是一個讓新進同仁,能第一時間受到正確的品牌教育,並產生歸屬感。
視覺識別應用另一種常被忽略的應用:則是「產品識別」(Product Identiy ),仔細觀察甚至遊戲或電影等娛樂公司,常把品牌識別,依照不同發行產品主題,風格上的調整套用,也是傳遞品牌識別形象的重要環節。另一運用得宜的產業則是汽車業,每個具代表性的汽車品牌,都會在車頭、進氣閥、頭尾燈等環節上,一致性的傳遞該品牌的個性,如賓士(Mercedes Benz)的王者霸氣、或是 Mini Cooper 圓弧感象徵的玩樂感受。
「如何說一個好故事」,無論是品牌架構的哪個層級,始終都是關鍵臨門一腳:產品需要動人概念、服務需要動人理念、企業需要動人願景。
無論您的企業是否已經到達需要梳理品牌層次的規模,或想預先思考未來品牌發展路徑,品牌架構都能幫助企業正確配置「有限資源」,想清楚應有的發展架構和方向。
以顧問和教育為志業的創業家,MARKiT 聚好策略顧問 創辦人。20年職涯歷練過上市公司集團品牌策略規劃、新創事業單位行銷公關、與國際型廣告公司業務總監等職務,橫跨品牌、行銷、數位、業務、客戶經營等領域。現以「為台灣人說出好故事」為宗旨,協助從1到10,000人的各規模企業與組織,發掘核心價值、創造差異定位、設立願景藍圖、並說出好故事,走出各自專屬並聚焦的品牌之路。
2023年初,遠雄集團公佈了新官網,正式宣示「NEX Community 未來共生」的永續主軸。這是台灣第一家上市企業,以 G.R.E.A.T. 架構發展出的清晰永續願景。
這套思考為不少新創團隊精準定位,建立了千萬到億的營收成果。也帶領高階經理人以及企業老闆,思考數十億以上事業的價值定位,強化2B/2C/2G/2V的吸引力。
這篇我們來談談另外一層的觀點:企業什麼時候,需要第二個以上的品牌?又該如何思考規劃方式?也就是「品牌架構」如何做?
企業要永續,「人」永遠是關鍵,雇主品牌是短期吸才與中長期留才的關鍵。從品牌理念、企業價值概念、員工體驗出發的ACT策略,讓好人才成為品牌最佳骨幹。